彭虹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博士点教育政策与管理专业方向召集人(组长)

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管理与领导、比较教育学

phb88@126.com

教育背景

1995.9——1998.6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攻读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方向为比较教育学,导师为杨汉清;

2001.9——2004.6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教科院攻读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课程理论,导师为黄甫全,2004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8.7——2001.9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从事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学报编辑等工作;2004年7月起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工作,同年晋升副教授,担任硕士生导师;

2009年11月晋升教授;

2013年5月担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法律。


开设课程

博士:《教育政策与法律》

硕士:《教育政策与法律》《比较教育管理》

本科生:《法理学与教育法》、《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管理》、《教育督导学》、《教育政策学》


科研项目

1、主持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广州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改革状态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06YZ419(2006.9–2007.9)。

2、主持华南师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办公室求实工程项目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课程领导”专题资源(2004.12–2005.12)。

3、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心理学项目“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教育管理学理论考察与建构”,课题编号:08SJY011(2008.10–2010.12)。

4、主持广州市社科联课题2007年资助课题“教育管理的文化路向”, 编号:07skty36(2007–2008)。

5、主持华南师大教务处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2006-2007)。

6、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广州市流动人口子女高中阶段入学与高考升学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Y20 。

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2011年规划基金项目“儒家关系主义视角下教育领导伦理困境及使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YJA880079。

8、主持2012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骨干教师能力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2C001。

9、主持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组织开展广州市青少年科技素质调查,项目批准号:13B001-02 。

10、主持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公管学院承担2012-2013年2158科技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作”,项目批准号:13B032。

11、主持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青春期性教育进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项目批准号:14B006。

12、主持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广州第二批科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能力提升计划”,编号:14B028-02。

13、主持广州贵阳中小学科技教育交流合作计划;编号:14B028-03。

14、主持2013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儒家文化背景下研究生学术现状调查及学术规范研究”,编号:2013JGXM-MS19。

15、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2014年规划基金项目“儒家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领导美德范畴与制度规约”,编号:14YJA880055。

16、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2015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竞赛代表队外出参赛的组织保障项目”,编号:2015-389 。

17、主持2016年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广州市中职学生科技创业能力行动》,项目编号2016-277。

18、主持2017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广州市中高职学生科技创业能力提升行动》,编号:2017-536。

19、主持2017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中小学科技素质教育实施“互联网+”行动》,编号:2017-535。

20、主持华南师范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培育项目“教育政策制定的责任伦理与中国特色的科学制定程序研究”,编号ZDPY1704。

21、主持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研究”,编号:2018GZMZYB11。

22、主持2018年广东省系列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法学”教育质量工程项目。

23、主持2018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教务处新型态教材“教育法学”建设项目。

24、主持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普职分流的生源萎缩困境及融合策略研究”,编号:2019WTSCX013 (2020.01-2021.12)。

25、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2019学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组织协调与保障服务”,编号:0877-19GZTP01H643。

26、主持2016年华南师大教务处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本科生探究教学研究”。

27、广东省2020年社科规划课题“弹性离校政策执行的地方化互适模式研究及效果评估”,编号:GD20CJY42.

28、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信念融入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

29、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与教育法学一流课程建设改革——以教育法学课程为例。

30、2020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优秀传统美德融入“法理学与教学发法学”的理论与实践。

31、2020年《教育法学:后工业社会的国家教育权》获得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校级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专项。

32、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2020学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服务保障项目”,编号:0877-20GZTP01H804。

33、广州市重大招标课题“广州市依法治校工作体系研究”,编号,2021zd005。

34、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2022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服务保障项目”,0877-22GZTP01H011(2022年1月28日)。

35、主持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预聘-长聘制的合同性质、法理逻辑与救助路径”,编号:2022GXJ171。

36、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2023-2024年年“英才计划教学保障服务及跟踪研究”,编号:087722GZTP01H619。

37、广东省2023年社科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个体隐形校外培训的治理逻辑、过程监测与规制路径,编号:GD23CJY23。

38、2023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教育法学课程教研室,2023年。

39、主持2024年广州市教育科普活动及专业保障政府采购服务项目,修订《广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编号:0877-24GZTP2ZC0070。

40、主持2024年研究教改项目《教育政策与管理》案例库建设。

41、主持广州市教育局2025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专业支持保障项目。

42、2025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行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专题项目“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43、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公立高校师德失范惩戒的评判标准、程序机理与权利保障研究,编号2024JKDY011。

44、主持广州市教育局2026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保障及评估研究,编号0877-25GZTP2ZC0430。


学术成果

(一)著作或主编教材

1、 彭虹斌.新课程经验化[M].广东高教出版社,2006.

2、 彭虹斌.教育管理学的文化路向[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彭虹斌.流变与博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 彭虹斌,蒋亚辉.儒家文化背景下的道德领导[M].武汉出版社,2019.

5、彭虹斌主编《教育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

6、彭虹斌主编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重庆大学出版社,2025.

(二)论文 

1、彭虹斌,杨瑶.哈佛大学招生案中的平等保护与法理争议[J].比较教育学报,2025,(04):3-16.

2、彭虹斌,庄彦淦.英国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数字权利保障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5,47(05):53-62.

3、钟梓培,彭虹斌.研究生数字素养培养:问题检视与路径选择——基于AGIL模型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5,(06):79-87.

4、彭虹斌.公办高校师德失范惩戒的问题、性质与法治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4,44(11):70-76.

5、彭虹斌,袁慧芳.教育政策执行取向的本土化研究:“制度—控制—利益”分析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4,(01):37-43.

6、彭虹斌,李阳琇,曹慧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课程权利范畴、边界与禁区[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02):54-65+4.

7、周展锋,彭虹斌.美国课后服务工作人员能力标准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23,50(12):58-74.

8、贺芳,彭虹斌.2022-2035年城乡学前教育学龄人口预测及资源需求分析[J].教育与经济,2023,39(06):77-84+93.

9、彭虹斌,胡中锋.高等学校预聘—长聘制的法学审视[J].教育研究,2023,44(08):102-112.

10、彭虹斌,周展锋.从折中到选择:英国儿童受教育权的演进及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23,50(06):97-111.

11、彭虹斌,刘志华,张诗萍.教育法法典化的路径选择:综合化[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03):9-21+181-182.

12、周展锋,彭虹斌.印度“影子教育”治理政策变迁与逻辑理路[J].比较教育学报,2023,(02):131-146.

13、彭虹斌,贺芳.20世纪以来英国高中普职融合的政策逻辑与路径方向[J].比较教育学报,2023,(01):3-16.

14、李吟霁,彭虹斌.我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的“本土化”审思[J].大学教育科学,2023,(01):95-103.

15、彭虹斌,贺芳.未来20年普职分流的生源趋势与融合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2,(11):12-18.

16、彭虹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政策变迁的百年历程与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03):123-138.

17、彭虹斌.美国家庭教育权:权源基础、内容范畴与权利监督[J].外国教育研究,2022,49(05):102-112.

18、彭虹斌,邓文意.教育政策评估的目标导向模式的合理、合法与局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01):99-113.

19、贺芳,彭虹斌.英国中小学校扩展服务政策变迁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2,44(03):52-60.

20、彭虹斌,李吟霁.美国教育政策评估二十年的发展与回顾——基于美国《教育政策》2000-2020年载文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21,48(12):3-19.

21、彭虹斌.科学哲学视野下的教育规律:内涵、困境及替代性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1,(06):5-11.

22、彭虹斌.家庭教育立法的政府责任及实现途径[J].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45-53+205.

23、肖海燕,彭虹斌.英国中小学教师流失:特征、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20,42(04):58-65+74.

24、肖海燕,彭虹斌.民办教育新法新政执行的调适研究——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J].高教探索,2020,(04):85-90.

25、彭虹斌.少子化背景下“孟母情结”式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晋阳学刊,2020,(01):97-102.

26、彭虹斌,肖海燕.高中阶段入学率国际比较、隐形负面效应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7):46-57.

27、彭虹斌,柳国辉.公办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法律关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3):16-21.

28、毕进杰,彭虹斌.近20年美国教师工会研究的概念框架及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03):122-128.

29、彭虹斌,彭烨.美国NCLB法案框架下规则制定与调整的政策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02):27-34.

30、毕进杰,彭虹斌,周继香.美国“TFA”影响教师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挑战——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2):58-67.

31、彭虹斌,彭烨.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理想人格及完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6):10-13.

32、彭虹斌.教育政策制定的责任伦理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2):63-66.

33、彭虹斌.“利益共创”的时代诉求及其德育途径[J].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98-102

34、陈曦,彭虹斌.校长美德对组织学习、组织氛围的影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6):32-36.

35、彭虹斌.教育理论、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三者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7,(03):41-45

36、彭虹斌.中小学生道德信念的现实意义及培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2):82-87+120.

37、彭虹斌,李婕.教育科学理论:任务及其类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4):37-41.

38、彭虹斌.比较教育中的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J].湖北社会科学,2015,(04):152-156.

39、彭虹斌.学校道德领导的内涵与研究范畴[J].教育科学研究,2015,(01):19-23+36.

40、彭虹斌.20世纪比较教育学者的历史方法论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2(04):1-7.

41、彭虹斌.美国《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对无家可归学生援助评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09):46-51.

42、彭虹斌.新课程改革中的政策工具选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02):19-24.

43、彭虹斌.美国“力争上游”政策对各州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10):38-45.

44、彭虹斌.教育领导面子的道德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6):45-48.

45、彭虹斌.道德人格形成的实践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2013,29(02):26-29.

46、彭虹斌.布局调整后乡镇中心学校管理研究——以湖北省H市L镇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03):41-46.

47、彭虹斌.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02):1-6.

48、彭虹斌.学校道德领导困境及规范构建——儒家关系主义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05):33-37+47.

49、彭虹斌.工党执政期间英国义务教育投入政策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07):74-78.

50、彭虹斌.流动人口子女高考升学政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2,(06):34-38.

51、彭虹斌.“文化人”假设与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2):6-10.

52、彭虹斌.新课程政策软性部分执行问题及出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0):43-47.

53、彭虹斌.U-S合作的困境、原因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2,(02):70-74.

54、彭虹斌.中英择校文化比较:人情伦理与法制公平[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02):6-11.

55、彭虹斌.三代政策执行模式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05):9-13.

56、袁慧芳,彭虹斌.基于分布式领导的教师领导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08):65-69+96.

57、彭虹斌,袁慧芳.基于就近入学政策的学校选择权发展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08):26-29.

58、彭虹斌.论教育理论的文化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03):46-50.

59、彭虹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公立中小学法律地位比较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5):31-36.

60、彭虹斌.英、美、加三国学校道德领导研究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04):86-91.

61、彭虹斌.从“实体”到“关系”——论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J].教育研究,2006,(1).


学术活动

1、 2001年10月参加了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

2、 2003年10参加了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的两岸三地课程研讨会;

3、 2003年9月参加了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

4、 2005年8月参加了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

5、 2006年9月参加了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6、 2006年11月参加了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会会第十三届年会;

7、 2007-2013年分别参加了中国教育分会的比较教育年会、教育管理分会的学术年会、教育政策与法律年会;

8、2008-2025年,每年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的学术年会、教育政策与法律年会等。


代表作品

1、 彭虹斌.从“实体”到“关系”——论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J].教育研究,2006,(1).

2、 彭虹斌.中小学生道德信念的现实意义及培育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2): 82-87

3、 彭虹斌,胡中锋.高等学校预聘—长聘制的法学审视[J].教育研究,2023,44(08):102-112.

4、彭虹斌.基于就近入学政策的学校选择权发展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08).

5、 彭虹斌.教育政策制定的责任伦理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2).

6、 彭虹斌.新课程经验化[M].东高教出版社,2006.

7、 彭虹斌.教育管理学的文化路向[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8、 彭虹斌.流变与博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获奖情况

1、2021年《教育法学在线开放课程及其新形态教材》获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20年,独立主持的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法学”获“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

3、2020年《教育政策制定的责任伦理研究》获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优秀教学论文(教材)奖一等奖 。

4、2017年被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5、 2014年《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获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优秀教学论文(教材)奖二等奖。

6、2025年教育法学获批国家线上一流课程。


社会兼职

1、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法律与政策学会常务理事

2、广东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3、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4、广州市西周少儿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